4家定点救治医院随即开通绿色通道,组建爆炸伤医疗团队对伤员进行全力救治。
明晰事权,落实责任。部分省份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偏弱,部分地市尚未建立专门的辐射环境监测队伍,核与辐射应急监测未形成海陆空多维保障能力,核设施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和运维、国控自动监测网升级改造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安排。
其中,背景点延续七五和十一五土壤调查的61项指标,侧重对土壤背景元素组成的监测。落实数据质量责任,健全覆盖全要素、全主体的全国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统一监管制度,完善国家-区域-机构三级质量管理业务运行体系,规范内部质量控制,加强外部质量监督,对环境监测活动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推进测管协同,加强与环境执法协同联动,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分级开展排污单位达标排放监督监测,加强饮用水源地风险源、区域大气热点网格、尾矿库、固体废弃物堆场等遥感监测排查。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到2025年,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基本建成,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建成,统一监测评估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监测新格局基本形成,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实现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提供支撑。7. 农村环境监测完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按照全国农村环境监测总体部署,结合各地工作基础,进一步增加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点位。
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共同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省级监测机构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质量管理与技术指导作用,受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委托,协助管理驻市监测机构业务、人力资源、经费和资产等。怎样做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日常环境执法的衔接?别涛表示,行政执法案件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重要线索来源。
别涛介绍,中办、国办印发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和新制修订的民法典、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森林法等法律,都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做了相关规定。别涛表示,除重庆、浙江绍兴等地外,大多数地方没有按改革方案要求配备专门人员,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工作重心逐步下沉到以市地级推动为主,工作人员配置和能力问题将更加突出。别涛说,目前缺乏专门针对森林等生态系统的技术方法。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建设。
这个案子亮点在于,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发现企业违法行为造成生态环境损害后,通过发送检察建议书的方式,将案件线索告知生态环境部门,实现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有效衔接。别涛表示,公安机关依法立案调查追究刑事责任
怎样做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日常环境执法的衔接?别涛表示,行政执法案件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重要线索来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自2015年开始试点,2018年起在全国全面试行。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研究把义务人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情况,作为行政处罚的酌情考虑因素,对于主动履责、及时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的,建议从宽处理。别涛表示,除重庆、浙江绍兴等地外,大多数地方没有按改革方案要求配备专门人员,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工作重心逐步下沉到以市地级推动为主,工作人员配置和能力问题将更加突出。
经鉴定评估,造成1.44万平方米农田表土流失和板结,土地裸土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生态环境损害数额为948.2万元。这个案子亮点在于,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发现企业违法行为造成生态环境损害后,通过发送检察建议书的方式,将案件线索告知生态环境部门,实现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有效衔接。前不久,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评选,重庆市两江新区某企业非法倾倒混凝土泥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入选。别涛介绍,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调度和督导力度。
多部门正研究起草指导意见,推动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别涛指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建设。
损害赔偿制度,已经成为改革实践上升为法律制度的一个典范。近年来,各地办理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有效推动修复了大量受到损害的土壤、林地、草地、地表水等,取得良好效果。
由于技术性、专业性要求高,这方面还没完全到位。2018年以来,这家企业违法倾倒罐车清洗水和泥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推进,全国共办理赔偿案件945件,涉及赔偿金额超过29亿元。此外,多数地方存在专业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各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从业机构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地域分布也不平衡。各地共制定磋商、调查与鉴定评估、资金管理等相关配套文件212个。
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的勘验笔录或询问笔录、生效法律文书等资料,可以作为索赔的证明材料。别涛说,目前缺乏专门针对森林等生态系统的技术方法。
大力推动各地的重点案件办理和交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鉴定评估体系也不够完善,特别是关于生态系统、生态要素评估方面。
随后,这家企业积极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清理污染物4.05万立方米,复绿土地1.32万平方米。别涛表示,公安机关依法立案调查追究刑事责任。
别涛介绍,中办、国办印发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和新制修订的民法典、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森林法等法律,都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做了相关规定。目前,全国各地都印发了省级改革实施方案,157个市印发了市地级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和推进路径,确定具体实施改革的部门及分工。生态环境部门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督促开展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实现行政、刑事、民事责任同步追究,构建严密的责任追究法网。在生态环境部6月30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介绍。
开展能力建设和行业管理。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和相关部门,研究起草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地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
目前,各地改革进展很不平衡,有13个省份办案总数超过20件,案件数占比80%,还有一半以上省份案件数占比不到20%,极少数的省份在个位数上徘徊,还有部分市地级权利人还没有实际办理案件目前系统运行稳定,验收监测人员已经进驻,验收监测工作有序开展。
预计于2020年7月末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土建工程部分利用原有厂房、部分在原有水池上方新建,无新增占地,非常适合大隆矿用地紧张的现状,而且节约了土建资金投入。
为全面打赢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矿山绿色生态发展水平,辽宁能源集团所属大隆矿矿井水处理系统改造工程于2019年10月开工,工程总投资791万元,采用重介速沉新工艺。工程于近日已进行联机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处理能力达到设计能力,瞬时峰值达200立/小时,出水化学需氧量浓度稳定在3-6毫克/升,远低于废水排放标准。此工艺为东北地区煤炭行业首次引进,具有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新的矿井水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3450立方米/日,彻底解决了原有矿井水系统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目前系统运行稳定,验收监测人员已经进驻,验收监测工作有序开展。为全面打赢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矿山绿色生态发展水平,辽宁能源集团所属大隆矿矿井水处理系统改造工程于2019年10月开工,工程总投资791万元,采用重介速沉新工艺。
此工艺为东北地区煤炭行业首次引进,具有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土建工程部分利用原有厂房、部分在原有水池上方新建,无新增占地,非常适合大隆矿用地紧张的现状,而且节约了土建资金投入。
预计于2020年7月末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工程于近日已进行联机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处理能力达到设计能力,瞬时峰值达200立/小时,出水化学需氧量浓度稳定在3-6毫克/升,远低于废水排放标准。
评论留言